展示柜货号:未知 乡宁闫亚鹏:矿井下的“智多星”
2017年12月23日下午,临汾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内,伴随着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,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有限公司综采队的工人闫亚鹏完成了“平阳工匠”选拔赛的技能展示,并成功入围“平阳工匠”前十。
“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观众和评审,我站在台上非常紧张,但是又想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创新项目,所以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。我的钻研方向主要有节能环保、职业病防治、安全生产……”说起项目的研发,内敛的闫亚鹏打开了话匣子。
从事煤矿行业源于父亲的影响。闫亚鹏从小就爱跟着父亲往煤矿跑,煤矿恶劣的工作环境他看在眼里、装进了心里。2002年,闫亚鹏中专毕业了,怀揣着想改变煤矿工人工作环境的念头,他毅然追随父辈的脚步,踏入了煤炭行业。
当年的煤矿工人,学历普遍不高,而矿井又急缺技术型人才,工作踏实、勤学好问的闫亚鹏决定考大学、读研。为了工作、学习两不误,“连轴转”成为闫亚鹏的基本状态。工作时间以内,他主动向师傅请教,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,基本技能越来越娴熟;工作时间以外,他废寝忘食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,研读专业书籍,广泛查阅资料,理论基础日渐扎实。经过不断努力,闫亚鹏先后取得了专科、本科毕业证,并于2015年考取了昆明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。
厚积方能薄发。多年的刻苦钻研使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闫亚鹏发生了“质”的飞跃,用他的话来说,“学习武装了思想,让我萌生了许多创新的点子。”
综采队承担着公司的生产任务,相关设备的研发无疑可以为企业壮大“造血”功能。
2014年的一天,综采队工人们正在矿井下作业时,由于局部瓦斯浓度过高,发生了瓦斯燃烧,导致个别工人全身多处烧伤,失去了劳动能力。这让目睹事故发生的闫亚鹏无比揪心。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呢?闫亚鹏想做一个“风流引射器”试试。
然而,当闫亚鹏将这个想法告诉其他工友时,却被泼了一盆冷水,“你研究这个能干啥?”“根本不现实,这东西哪能研究出来,还是踏踏实实干活吧!”
工友受伤的情景总在闫亚鹏眼前晃,他想起了父亲每次下井后他和母亲总是提心吊胆的那些日子。“不试试咋知道,说不定能研究成功呢!”
“那会儿工资低,为了搞研究,我背着老婆,偷偷花了儿子的奶粉钱,因为这件事老婆还跟我大吵了一架。眼看着设备马上就要研究成功了,说什么也不能半途而废!”回忆起“发明”路上的“小插曲”,闫亚鹏既心存愧疚又庆幸自己没有轻言放弃。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观测与试验,“矿用风流引射器”终于研究成功,通过这个设备,能有效解决矿井下上隅角瓦斯积聚的问题。2016年,当这一设备投入使用并收效良好后,公司领导、工友们纷纷向他伸出了大拇指。
又有一次,矿井下巷道出现了淋水问题,因为水量不大,没有引起重视,后来发现长期经过淋水区域工人的皮肤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溃烂、溃痒现象。闫亚鹏又有了新“课题”,他在淋水的地方反复观察、试验,并成功研发出“矿用移动式淋水检测装置”。
这些专利的研发,在解决了矿井下实际问题的同时,也大大激发了闫亚鹏不断研究的兴趣。自参加工作以来,闫亚鹏发表了相关专业论文5篇,研究专利12件,目前国家授权的专利有3件,他为煤矿在节能环保、职业病防治、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为了培养工人的创新意识,闫亚鹏主动去各个科室宣传创新技术知识,提升工人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。2015年,闫亚鹏成立了一个科技创新小组,目前已有13名成员,这个小组吸纳了公司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,在完成各自工作任务的同时,他们把重心放在了科技创新上。
什么是“工匠精神”?闫亚鹏的理解是“各个行业里钻研技艺、精益求精的人都可以称为‘工匠’,而这种钻研技艺、精益求精的劲头儿就是‘工匠精神’”。闫亚鹏心中的“工匠精神”重在传承,“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,我希望能把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教给更多的工人,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。”
- 上一篇:厚道鲁商]兖矿集团杨村煤矿:有一种“幸福”叫杨村
- 下一篇:充填堵漏防治煤自燃技术